A+ A-
A+ A-
  李大树猜测这帮人祸害了不少村子。
  他们村算好的,也死了几个人。
  其他村子就不好说了。
  他们把人一烧,对外就说蛮子们来到村里,大家伙都逃到了山上。
  对方恼怒就放火烧村,跑的慢的乡亲们被追上杀死了。
  敌人就到山下,没追上山,就撤走了。
  王春竖着耳朵听,跟兄弟们使了个眼色,这小子心思挺灵动。
  这事还真得这么办。
  他开口应和,“大树兄弟说的在理。”
  “恩人们也这样想?”
  “嗯,这样最简单。一旦如实上报,就怕官府深究,说不清楚留后患。”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大年也不愿意跟官老爷打交道,来了要好酒好菜招待,连吃带拿的。
  烦!
  握拳一挥,定下了。
  “好,就这么办。”
  咳咳,王春清了清喉咙,“李叔能保证这事不传出去吗?”
  李大年很自信,“恩人们放心。”
  村民们都点头,这事关系到所有人,捅出去都吃不了兜着走。
  决定好了,就开干。
  先搜身,武器、钱财、衣裳、吃的能用的等等都留下来。
  村民们日子不好过,蛮子们的衣裳是真暖和,他们不嫌弃。
  拿回家让婆娘们收拾干净,外面缝上一层自家的破衣裳,穿出去暖暖和和的。
  外面一看是破袄子,里面内有乾坤。
  村民们专门挑了几件好的给恩人们的。
  王春没要这个,身上的衣裳是主子们特意给准备的,寨子里存着的皮毛都给他们用上了。
  把能用上的都留下,其他的都烧掉。
  派出去打探情况的年轻人也回来了,沿着山路往县城的路上,无一幸免都遭了殃。
  村民们听了更是唏嘘,房子烧光了的也没那么难受了。
  人活着就行。
  上午处理了尸首,血都用土埋了。
  下午村里人就带着王春他们沿着一条小路绕到了一个山谷里,给马临时安了一个家。
  把马拴好,绳子放长一些,干枯的野草就是他们的粮食。
  留下三个人在村里,白天过来瞅一眼马,给弄点马草,夜里回村里住,借住在马大娘家里。
  白日里帮着村里修房子。
  有三个恩人在,村民们很高兴。
  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为啥?他们怕蛮子们回来报仇,心里都警醒着呢。
  这次家家户户自觉的轮流夜里在屋顶上值夜。
  王春带着三儿,两人快马加鞭往寨子里赶了。
  北部雪灾严重,但老百姓习惯了年年冷,雪也年年下,多少有准备。
  也没指望官府。
  都是自救。
  总体情况可控,不太严重。
  南边就不一样了。
  于卫是南边的一路,走着走着,兄弟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赶了五天路,南边他们也来过,这边气候冬天不下雪。
  往年还是下雨的,只天气冷一些,衣裳只需要穿夹衣。
  可此时这边的天气竟然跟阳城无异,放眼望去,漫天冰雪。
  待进城一看,就知道坏事了。
  守城的士兵无精打采,缩着肩膀,衣裳不够暖。
  跺着脚,蹦跶着取暖,偶尔还咳嗽两声。
  于卫下意识的把遮掩口鼻的汗巾又拉了拉,确保没有缝隙。
  检查形同虚设,不拦人直接放行,一个人两个铜板。
  把十个铜板放在桌子上的布袋子里。
  桌子后坐着一个专门数钱的士兵,怀里抱着一个手炉,输了铜钱,抬眼数一下人数,就可以走了。
  街上,人烟稀少。
  前面经过的几个县城,一样寒冷,白日里街上人来人往。
  临街的店铺生意都不错。
  而此地,空荡荡的街道,店铺里一个客人都没有,生意惨淡。
  生意最好的是药铺……
  几人牵着骡子走在路上,还挺显眼的。
  店里的伙计都探出头来打量他们。
  客栈的店小二一打眼,就知道是外地人,热情的招揽生意,“几位客官,可是要住店?俺家小店物美价廉,还免费提供一顿吃食。”
  人家这么热情,几人都停下脚步。
  你看我,我看你,在这住吗?
  于卫几个出来这几天,真没住过客栈。
  就在野外凑合过夜,火堆升起来,地上铺垫枯叶树枝的,也还行。
  刘波摇摇头,还是算了吧,有这钱还不如买成干粮。
  能省一个是一个。
  店小二很有眼力见,“几位客官,住店草料也是免费的,管饱。”
  平时当然是收费的,这不是没生意嘛!
  老舅都说了,碰到有牲口的客人,一定要热情留住。
  店里的草料都是以极便宜的价格收购的,不亏钱。
  别说,这话还真管用。
  于卫等人明显心动了。
  骡子吃饱了才有劲,他们好赶路。
  店小二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客官,这边请。一间上房……”
  “俺们住大通铺。”
  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大通铺?
  笑出不出来了,老舅会揍他一顿吧!
  “吃食也是免费的吗?”
  店小二这次不仅笑不出来,得哭了。
  “两个杂粮馒头。”
  壮汉是吃不饱的。
  “先来二十个馒头,五碗面条子,店里可有肉?”
  店小二又活了过来,“有肉,后院有活鸡,可以现杀。还有野猪肉,tຊ猎户昨个刚送来的,这天冷都在外面冻着呢。”
  “来十斤野猪肉,炖白菜豆腐。”
  “好嘞!”
  店小二又笑开了花,不赔了。
  这类客人也碰到过,住最便宜的大通铺,吃的却是肉。
  ……
  安顿下来,晚上这顿饭大堂里就他们这一桌,店小二坐在炉子边打瞌睡。
  刘波一口肉一口馒头,还没咽下去呢,含糊不清的说话,“小哥,来凑合一口?”
  “大哥,您吃,我的饭在后厨呢,待会就去吃。”
  店小二想着后面锅里热着的饭菜就忍不住咽唾沫,沾了几位客官的光,他也开荤了。
  “小哥,街上怎么人这么少?”
  叹气,“别提了,俺这地方,就从来没见过雪,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雪下个不停……”
  店小二打开了话匣子,说起来龙去脉。
  冻病了的老百姓,窝在家里。
  有钱人都做衣裳买柴火,生病了买药。
  穷人家就惨了,越是没钱准备,越病的严重,要连买药的钱都没有,那就更惨。
  借不到就硬挨着。
  “城里的老人死了不少,连个棺材都没有,有张破席子包着就走了。”
  ……
  至于官府赈灾,粥棚里的粥没人来领。
  老百姓需要的是棉衣和木炭,还有药材。
  赈灾款到了县衙,也没地买去。也不会发钱给老百姓。
  雪灾的范围之广,整个大北方都受灾了,这些东西涨价涨的厉害,还没有货。
  这个小小的大安县城是南方受灾的一个缩影。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