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两人都有些意外。
  “客运站那几家都是卖盒饭的,马上冬天了,天气越来越冷,路过的客人肯定都想吃一口热乎的。
  酸辣粉吃了又暖和又过瘾,而且也不贵,大家都能吃得起。
  而且红薯粉条这附近就我们会做,别人学不走,不用担心别人抢生意。”这次梁小霞的行为真的把她恶心坏了,还是自家亲戚呢。
  听赵丽华说,最近村里老有人问她,老梁家怎么也开始卖糖葫芦了,是不是他们教的,两家人不是闹掰了吗,怎么又搞到一起了。
  弄的赵丽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甜甜说的有道理,冬天来了,酸辣粉肯定能好卖。
  她做的那么香,老远就能闻到味道。
  而且这红薯这么便宜,之前的两百斤红薯就做出了满满一院子的红薯粉条,成本才两块钱。”梁鸿明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
  这大半个月经常在外面跑,见识多了,加上有钱作为底气,他不像从前那么谨慎,害怕失败了。
  “我已经算过了,两百斤红薯出了二十斤红薯粉,二十斤红薯粉大概能出二十斤干粉条。
  做一碗粉条就算用二两干粉条,一斤干粉条可以做五碗酸辣粉,二十斤干粉条就能做一百碗酸辣粉。
  就算我一碗普通的酸辣粉卖三毛钱一碗,一百碗就是三十块钱。
  相当于两块钱的红薯可以赚三十块钱,就是做红薯粉可能会辛苦些。
  虽然没有糖葫芦的一本万利,但这是长久生意,我还可以给酸辣粉做一些配菜,比如煎蛋,卤肉,肉臊等,价钱就卖上去了。
  旁边还能搞个炉子做一些饼来卖,你们上次不是说我做的土豆饼好吃吗,我还会做好多种花样呢。
  总之,我的想法是,咱们要开一家适合所有人吃的店,没钱的可以吃一碗便宜的酸辣粉,或者买上一个饼。
  有钱的,可以加肉加菜,档次也就上去了。”梁歆甜把自己的想法叭叭的往外说。
  梁鸿明两口子都听的出神了。
  她咋有这么多的想法,还都说的在理。
  “辛苦是肯定的,做啥都辛苦,只要能赚钱,怕啥。
  甜甜,你说你这脑瓜子怎么长的,我和你爸都老实巴交的,你倒好,恨不得有八百个心眼子,这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关键是把他们都说动了。
  “哈哈,这个叫做,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梁歆甜开玩笑道。
  “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可行,卖糖葫芦虽然能挣钱,毕竟只有那段时间。
  酸辣粉要是做起来,可以一直做,红薯这么便宜,咱们也不少挣钱,虽然辛苦点,但是踏实。”
  之前买糖葫芦他和赵丽华总是心里定不下来,东想西想。
  “那,这就算一致通过了?”
  “通过,通过,你放心,我这次绝对配合你。”赵丽华高兴的笑道。
  通过之前卖糖葫芦挣到钱,还有做红薯粉条取得成功这两件事,赵丽华觉得女儿是有成算且相当靠谱的。
  “那咱们得先安排一下,做好准备工作。
  我之前跟客运站守门的大妈约好了,要租房子找她帮忙。
  我明天就去把房子租下来。
  房子简单的收拾一下,还得买上一些锅灶和厨具碗碟啥的,就可以准备开始营业了。
  对了,还有个大问题,咱们的原材料红薯粉条,必须提前准备上。
  院子里才这么些,根本不够用,生意好的话,可能一天就卖完了。
  以后生意做起来了,家里可能会需要有人长期在家制作红薯粉条,才能供应得上。
  不过后面做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做成粉条晒干了,到时候我直接用湿粉下锅煮也是一样,可以节约一道流程。”
  “那事不宜迟,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把房子定下来,然后咱们去一趟县里的批发市场,把厨房用品买上。
  明天丽华在家做红薯粉,家里还有四百多斤红薯,先全部做上,不够后面我再去村里买。”
  “好嘞。”
  这样简单的安排过后,一家人才收拾了休息。
  -
  第二天一早,老梁家的几人把昨天的化掉的糖葫芦重新裹上糖,又继续扛着草垛子卖糖葫芦去了。
  果然如梁小霞所料,梁歆甜他们今天没有来卖糖葫芦了。
  没有竞争,他们带去的糖葫芦比昨天好卖多了。
  就是老有人问,昨天不是卖一毛钱一串吗?今天咋涨价了!
  梁小霞解释说,是另外一家卖一毛钱,他们一直是卖一毛五的。
  还被人怼了几句。
  “人家那个妹妹卖的糖葫芦又大又漂亮,才一毛钱,你这糖葫芦个头这么小,看这糖衣,裹的丑了吧唧的,还要一毛五?”
  梁小霞气的跺脚,心里告诉自己,和气生财,和气生财。
  最后生生忍住了。
  总的来说,没有梁歆甜挡在前面,她的糖葫芦确实好卖了许多。
  一个上午就卖光了昨天剩下的三十串。
  梁鸿宽他们也是一样的情况。
  有人吃过品相更好的,一毛钱的糖葫芦,再接受一毛五的,品相差的,就有点不愿意了,主要是不想多掏钱。
  但总算也有人买了。
  上午差不多清完了昨天的库存,梁小霞中午又做了一批糖葫芦卖。
  下午再去的时候,没过多久,梁鸿宽就被学校的一位老师带着几个家长一起堵住了。
  “今天上午你也在这卖糖葫芦?”一个老师严肃的问道。
  梁鸿宽看情况不对,脸色发白,支支吾吾的说:“是我,怎么了?”
  “你这个丧良心的奸商,是不是卖了坏掉的糖葫芦给孩子?我儿子吃了你的糖葫芦上吐下泻,遭老鼻子罪了!”
  “我女儿也是,中午回家还高高兴兴的,没一会就开始呕吐不止,吐的全是糖葫芦渣,他们就是吃了你的糖葫芦搞坏了肚子。”
  几个家长愤怒的控诉着,如果不是老师拦着,他们可能都要冲上来打梁鸿宽了。
  “那你跟我走一趟吧!你的糖葫芦把几个孩子肚子吃坏了,他们现在还躺在卫生院呢!”那位老师还算冷静。
  梁鸿宽心道不好,难道昨天糖葫芦放了一晚变质了?
  完了完了这可怎么办?他们肯定会让自己赔偿的,说不定还要罚款,卖糖葫芦还没赚钱,就要搭进去不少钱,他心里恨死梁小霞了。
  要不跑吧?
  可几个家长虎视眈眈的盯着,还有人拽着他的自行车,根本不可能跑的掉。
  梁鸿宽只得悲催的被人押着来到卫生院。
  见到了躺在病床上输液的三个小孩,都是一二年级的小孩子,难怪会中招,小孩子肠胃不好,所以反应大。
  镇上的学校很大,小学到高中都有。
  当时其中两个走读的孩子,回家后就吐了,被父母送到卫生院检查。
  还有一个是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孩子,在食堂突然吐的人仰马翻,被老师送到卫生院检查。
  刚好撞上了那两个家长。
  几人一问,才知道这三个孩子都吃过糖葫芦。
  “医生已经检查过了,他们的呕吐物里都有糖葫芦的残渣,你肯定是卖了变质的糖葫芦给孩子们。”
  “奇了怪了,我早上卖了那么多糖葫芦,怎么就他们出事了?别人都好好的。”梁鸿宽狡辩道。
  “你不承认是吧?那我们报公安吧!让公安同志过来判断是非对错。”一位家乡情绪激动的说。
第 46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梁鸿宽一听报公安,吓的手脚直发抖,不敢再辩驳,公安来了情况只会更糟糕。
  几人最后回到学校,当着学校领导的面,处理这件事情。
  家长们的诉求是,孩子们的医药费由梁鸿宽承担,再各家赔偿二十块钱,作为孩子的营养费。
  梁鸿宽一听二十块,马上跳起来反对。
  一家二十块,三家就是六十,还有医药费,加起来就是七八十了。
  他卖糖葫芦还没赚到多少钱呢,就赔进去这么多,他坚决不同意赔偿二十块。
  他心里的想法是,最多一家给五块钱,解决这件事情。
  事情陷入了僵局,两边僵持不下,按学校领导的意思,其实他们也不想找公安同志处理,毕竟并不光彩。
  梁鸿宽突然想到,自己那个有文化的亲家,他们两口子不就是学校的老师吗?也许能帮自己的忙。
  于是他便报出他们的名字。
  学校领导很快把白家夫妻俩叫过来从中调停。
  当夫妻俩知道梁鸿宽惹出的事情,顿时变了脸色,不停的跟学生家长赔笑脸,表示一定会妥善处置这件事。
  梁鸿宽十分不满他们的态度,他是让他们过来帮自己说话,好少给一些钱的,不是让他们过来说自己的不是的。
  最后三方调解下来,梁鸿宽需要赔给三个学生一人十块钱的营养费,医药费也得由他承担。
  算下来将近五十块钱了。
  梁鸿宽非常不高兴,但是也没办法,人家死活不让价,最低十块。
  自从白家夫妻过来,他就变得有恃无恐起来,这会双手一掏兜,空空如也。
  白家夫妻俩被这个无赖的亲家,气的心肝肺都疼了,又没有办法,谁让他们倒霉,摊上这样的亲家。
  当初女儿和梁哲伟是自由恋爱,因为他们夫妻俩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就想让她嫁一个对她好的人,梁哲伟这个小伙子真是各方面都表现的很好。
  农村出生的孩子,肯吃苦又勤劳,对白芝芝也很照顾。
  白芝芝从小被他们娇生惯养,脾气很大,夫妻俩私心里觉得还是得给女儿找个条件一般的,这样女儿可以一辈子被男人捧在手心里。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想法没错,白芝芝跟梁哲伟结婚这一年来,梁哲伟对她是掏心掏肺,家里家外一把抓,每天上班回来还给她做饭,收拾家务。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个农村的亲家实在太上不了台面,以前他们觉得反正一年也见不了一回,孩子们过的好就行了。
  今天的事,可把他们夫妻的脸都丢尽了。
  在学校兢兢业业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被领导叫去处理这种事情,偏偏这个亲家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别人的老师肯定背后都会议论他们。
  夫妻俩想想就心烦的慌。
  最后,他们只得把自己身上带的钱掏出来,加起来只有三十多块,还不够,又找旁边的老师借了二十块。
  才算把这事处理好。
  学校领导还要求梁鸿宽以后再也不准到学校门口卖糖葫芦了,再发现,就让保安赶他走。
  梁鸿宽屁都不敢放一个,点头同意了。
  夫妻俩把他送出学校的时候。
  梁鸿宽还一直在念叨:“你们咋就同意给他们十块,要我说五块顶天了,不就是闹了回肚子嘛,哪里就需要花这么多钱。”
  “你有能耐,刚刚自己讲啊!找我们来做什么?你知不知道你刚刚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以后领导老师怎么看我们?”白芝芝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
  梁鸿宽自知理亏,小声地嘟囔着什么。
  两人把他送到门口:“以后不许再来卖糖葫芦,丢死人了。
  帮你垫上的钱,尽快送过来,我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如果你不送,我就去找哲伟拿。”
  梁鸿宽心道这亲家真是小气,五十块钱而已,说的跟谁拿不出来似的。
  一想到糖葫芦还没卖出什么名堂,就赔了五十进去,他这心里的火噌噌直冒。
  都怪梁小霞,昨天他都说便宜卖出去,她非要放一夜再卖,现在吃出问题,自己还差点被人抓去见公安。
  这糖葫芦生意他不做了!谁爱做谁做去。
  损失得让梁小霞赔。
  梁鸿宽去前门找到被保安驱赶的蒋丹。
  把刚刚发生的事情一说,蒋丹也气的火冒三丈。
  昨天她就说了,别卖隔夜的,现在果然吃出问题了。
  夫妻俩拿着没卖掉的糖葫芦气冲冲的到客运站找梁小霞。
  梁小霞正高兴的收钱呢,她今天卖的还不错,下午带来的五十串糖葫芦又卖了三十串。
  梁鸿宽把她拉到角落里,把事情一说,就伸手找她要钱。
  “这生意我不做了,你自己做吧!
  赔人家的五十块你得给我,这都是你造成的,你自己负责。”
  “二哥你这么说就不对了,生意是咱们一起做的,赚了亏了都得一起承担,什么叫我负责,我又没逼着你跟我合作卖糖葫芦。”梁小霞也很生气。
  梁鸿宽也是个狠人,逮着妹妹就要捶她,像小时候一样,一言不合兄妹俩就开打。
  把梁小霞吓了一跳,连忙把糖葫芦挡在胸前。
  蒋丹连忙拦住他,梁小霞身上可是怀了孩子的,万一出点啥事,他们又得损失一笔。
  最后几人僵持不下,决定把剩下的糖葫芦便宜处理了,回村找王翠芬评理。
  下午一共带了一百五十串出来,三人加起来也就卖了六十串左右,还剩了九十串。
  把价格降到一毛,最后好歹卖了七十串出去,眼看天黑了,三人赶回村里。
  王翠芬今天卖的不错,上午的三十串,下午也买了三十五串,回来还割了肉来做,准备庆祝一番。
  谁曾想竟然出了这种事。
  顿时吃肉的心情都没有了。
  一家人愁云惨淡的坐在堂屋里合计。
  “先算算咱们到底赚了多少钱。”
  “头一天卖了六十串。赚了九块钱,第二天卖了九十串,赚了十三块五,今天卖了二百多串,赚了三十八块三。
  加起来一共是六十块零八毛,减去买的几斤白糖,咱们应该赚了五十多块。”梁小霞算道。
  “那就把这五十块拿出来赔给他们好了。”梁鸿宽道。
  “二哥,你想啥呢,这里面还有我的一半,当初说好了一人一半的。”忙活一通,一分钱没见到,梁小霞怎么肯。
  “你别忘了,是你非要卖隔夜变质的糖葫芦,把人家害的上吐下泻,还让我差点被公安抓去,我没找你赔钱都是好事,你还跟我计较这些?
  妈,你来拿个主意,我反正是不想再碰糖葫芦了,你们谁爱做谁做,只要把这账平了。”
  “妈,你看我二哥,太不讲理了。”梁小霞抱着母亲的手哄道。
  手心手背都是肉,王翠芬犹豫不定。
  “妈,人家白老师说,如果我们不把钱尽快送过去,他就去找哲伟要。”蒋丹很聪明,一句话就抓住了老太太的软肋。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王翠芬一听,找哲伟要,那怎么能行?
第47 章 :梁小霞流产,梁歆甜租房
  “小霞,你就吃点亏,咱们把这几天挣的钱拿出来还给姓白的吧,你不能让你侄子难做啊!
  哲伟本来就因为是农村人,在他媳妇儿面前矮了一头,回家还得受媳妇的气,如果再让老丈人看不起,他的日子还过不过了。”王翠芬劝女儿。
  “我的娘唉,你咋不说替我想想,我这几天,天天不着家的跟你们忙活这个事情,就是想挣点钱,好让婆家人高看一眼。
  给了二哥,我拿什么回去交代?我婆婆会骂死我的!”
  梁小霞一边哭一边说。
  她就知道,在她妈心里,还是二哥重要,只要是二哥的事情,她都要让步,凭什么!
  “马上都是三个孩子的妈了,还哭成这样,也不嫌害臊。
  你怕啥,你现在怀了他们老林家的种,说不定就是个男丁,林家那个老婆子不敢把你怎么样,顶多嘴上骂两句出出气。
  她要是真敢欺负你,妈来帮你!”
  王翠芬说到这个份上,梁小霞知道她是铁了心要把钱拿去还给白家,自己要是再反驳,她就要翻脸了。
  梁鸿宽得意的看着梁小霞,撇嘴的动作好像是在说,看吧,你怎么可能斗得过我,妈肯定会向着我。
  一时间她心如死灰,心里对梁鸿宽的恨意疯长,又痛恨王翠芬的偏心。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利益面前,首先被牺牲的肯定是她。
  虽然很早就知道母亲的偏心眼,梁小霞此刻还是难免心里钝钝的痛着。
  想起大哥从小到大受到更多的不公平待遇,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此刻她狠狠共情了梁鸿明。
  最后梁小霞连晚饭也没有在家吃,失魂落魄的骑着自行车回镇上。
  因为她情绪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竟然一不小心磕到路上的一块石头,直接摔了个人仰马翻。
  肚子还抵在了石头上。
  她感觉到一股暖流从腿间汹涌而出。
  不好,孩子!
  可能是因为出于母亲的本能,她努力的爬起来,推着自行车往前走。
  走了没一会就碰到一对好心的夫妻,见她的样子有些奇怪,两人帮忙把她送到了镇上的卫生院。
  因为摔得太狠,又刚好磕在了石头上,孩子没有保住,直接流了。
  医生帮她做清宫的时候,她清楚的感受到,一根异物在她子宫里搅来搅去,撕裂般的痛。
  她泪流满面,也不知道是因为太痛了,还是因为太过悲伤。
  她期盼了好久的孩子没有了,他可能是个男孩呀。
  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同样期待儿子的男人,还有婆家人,一时间万念俱灰,整个人崩溃的看着天花板出神。
  当时送过来的时候,因为情况危急,没有给钱,医生就给紧急处理了。
  索幸都在镇上,卫生院的护士帮忙通知了梁小霞的男人。
  林大军赶来后,不情不愿的给了医药费。
  他不仅没有好好照顾刚刚流产的梁小霞,反而骂骂咧咧的说:“要你有什么用,好好的孩子,说流了就流了。
  不是说挣钱去了嘛?见天的不着家,现在咋连医药费也给不起?你挣的钱呢?”
  梁小霞把这几天的事情简单的一说,躺在床上默默流泪。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那些娘家人也是一群吸血蚂蝗,还不快滚起来跟我回家,咋的,还想让我背你?”
  梁小霞身心疲惫,身体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无比,还是慢慢的爬起来跟在男人身后。
  她穿的还是之前那身染血的衣服,狼狈不堪。
  还是一旁的小护士看不下去了,给了她一件白大褂遮羞。
  梁小霞一瞬间说不出的感觉,看,这就是她嫁的男人,还不如一个外人。
  能怎么办呢,这就是命啊!
  -
  梁歆甜这边。
  一早梁鸿明就背着背篓,带着女儿去镇上租房子。
  梁歆甜在供销社的柜台上买了一斤毛线和一条大前门香烟。
  毛线两块,香烟三块五,一共花了五块五。
  之所以买香烟是因为她听守门的大妈说起过,她弟弟是个老烟枪,就好这口。
  既然是送礼,就要投其所好。
  而那位大妈家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小孙子,这一斤蓝色的毛线刚好够给他织一件小毛衣。
  果然,大妈看到她送的毛线,嘴上说着不要,脸上笑开了花,收起东西就屁颠屁颠的带她们去楼上的办公室找她弟弟帮忙。
  一切都非常顺利,她弟弟看到他们送的大前门,嘴上说着太客气了,眼神里分明透着满意。
  “你们在这等我一下,我先去领导那边说说。”
  “大哥,这个价格?”梁歆甜试探道。
  “你放心,我肯定帮你们争取最大的优惠。”一把年纪都快秃顶了还被小姑娘叫大哥,他心里别提多美了。
  “那就谢谢您了。”梁歆甜一副真诚的样子。
  “你放心,我弟弟那人心眼好,肯定会给你争取一个好价格。”毕竟收了人家两道礼。
  “这大哥一看就是好人。”梁歆甜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大姐聊了起来。
  梁鸿明在一边看着的一愣一愣的,从早上过来他就没派上用场,一直是梁歆甜做主交涉。
  关键这丫头脑袋灵活的很,又是送礼又是说好话,嘴巴甜的很,会来事,一套一套的。
  他和赵丽华都没有些方面的才能,老实巴交的,这俩孩子一点也不随他们。
  等了没一会,那人就回来了,一脸喜色,看样子事情是办成了。
  其实客运站里剩余的两间铺子一直是对外出租的,但是因为经常退租就空置了,领导干脆也就没管。
  因为里面已经有几家做盒饭生意的,别家很难再做起来,竞争太大,所以这两间铺子这两年租出去过几次,没几个月就被退租了。
  这大哥也是个聪明人,他直接跟领导说,帮忙找到一个租客,愿意租下房子,就是人家嫌弃租金太高,问能不能少一些。
  领导觉得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便宜一点,租出去挣俩钱也好,于是大手一挥,同意每个月少五块钱的租金。
  “领导同意了,这房子你们能租,而且其他家的正常租金都是五十块钱一个月,看在我的面子上,领导同意给你们四十五块钱一个月。”
  “太好了,谢谢你了大哥!”梁歆甜感恩戴德的给他鞠了一躬。
  梁鸿明也跟着道谢:“感谢您,感谢您。”
  这五块五没有白花,不但成功的租到房子,每个月节约五块钱的租金,一年下来就是六十块钱,不少了。
  “客气客气,不过我提醒你们一句,给你们四十五块钱租金这事可不能让别人知道,传到别的租客耳朵里,到时候大家都没得优惠了。”
  “这是一定的,放心,我们肯定守口如瓶。”
  男人满意的点点头。
第 48章: 县城采购
  男人带他们去看了剩下的两间门面房,不算很大,都有七八十平的样子,不过做小生意够用了,外面还能摆桌子。
  房子里面乱七八糟的堆放着一些之前剩下来的旧桌子凳子啥的,破破烂烂的,应该是之前的租客留下来的破铜烂铁,上面满是灰尘。
  “你们看看想要哪一间,定好了咱们就签合同,这两间房子里面的旧东西都送给你们了,别看它们破破烂烂的,其实收拾收拾,敲一敲钉一钉,也能用,可以节约几个钱。”
  梁鸿明一听送给他们,马上上前翻看起来。
  这些桌子板凳,要不就是腿脚松动了,用钉子钉钉还能用,要不就是面上的漆掉了,拾掇拾掇也不影响使用。
  总的来说,他修一修就能接着用。
  他两眼放光的看向女儿,又可以省一大笔开支,再次感叹女儿的聪慧,这五块五花的太值,租金上就赚回来了,更别提送的这些旧东西。
  梁歆甜选了一间靠边上的店面,不想挨着别家。
  房子定好了,梁歆甜就直接上楼签合同,一次付了三个月的租金一百三十五块钱。
  梁鸿明则把两间店铺里的旧东西都倒腾到他们家的店面里,堆的到处都是。
  他一件一件的检查,分门别类的放好,哪些是需要钉子加固的,哪些是需要翻新的,等从县城回来,他就去借一套工具来修一修。
  拼拼凑凑,旧桌椅板凳也四五套了,先用着,到时候不够就去附近的木匠家里买两套现成的加上。
  梁歆甜签完合同下来,送走大姐,回到店里,就看到一身灰扑扑的老爸。
  “爸,你这会别收拾了,明天咱们再一块来收拾,先去县里置办东西。”说完她找了一根棍子,帮梁鸿明掸了掸身上的灰尘。
  梁鸿明一脸笑意:“甜甜,还你可太聪明了,咱们今天可真是捡了大便宜。”
  梁歆甜臭屁的说:“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女儿,能不聪明吗?”
  两人锁上门,背上来时带的背篓,刚好就在客运站,上了一辆去青山县的车。
  每个人一块钱的车费,可把梁鸿明心疼坏了,
  看到女儿淡定的样子,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干大事不能小家子气。
  其实跟着女儿做生意这些天,对他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成长,接触到了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他正在从一个标准的农村庄稼汉,变成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生意人。
  两人还遇到了在车站卖糖葫芦的梁小霞。
  她见到父女俩扭头就走了,互相没有搭理。
  大巴车在国道上哐当哐当的开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青山县城。
  车子在指定的车站下客,两人跟着人流走出车站,顿时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其实梁鸿明这也是第一次来青山县城,也是他迄今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
  他好奇的打量着宽敞的街道,疾驰的车辆,还有五六层的高楼,路边栽种的树和花。
  对他而言都是新奇无比的。
  梁歆甜找到了一个穿着讲究,一头银发梳的一丝不苟的老太太问路。
  “大娘,麻烦跟您问个路,我们想买一些便宜的碗碟厨具,请问应该去哪个市场?”
  老太太看她长的漂亮,又有礼貌,笑了笑热情的说:“那你们应该去三里街的批发市场,那里面的东西便宜,不过要买的多才行。
  三里街从这直接走出头再左转走一段路就到了,大概有个八九百米的路。”
  “谢谢您!”
  两人往三里街走去。
  梁鸿明有些不解为什么女儿要找这个老太太问路,明明路上有那么多的人。
  “咱们要买的东西是家庭生活用品,在家庭里,一般由女性购买,她们更清楚位置。
  而这位老人家穿着打扮考究,手上提着菜篮子,她肯定是县城的居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问她准没错。”事实证明梁歆甜说的没错。
  梁鸿明连连点头,有一种受教的感觉。
  被闺女的智商和观察能力碾压,不丢人。
  很快两人来到老太太说的三里街市场。
  一进去,里头热闹的很,到处都是叫卖的,可以批发也可以零售,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两人顺利找到厨房用品,锅碗瓢盆。
  因为主要是卖酸辣粉,所以要多准备一些大碗。
  这碗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要看上去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很大很实惠。
  但是实际容量不能太大,装太多就不赚钱了,当然肯定要保证客人吃饱。
  梁歆甜跑了几家,才相中了一款碗口很大,下面很浅,有弧度的搪瓷碗。
  “老板,这碗怎么卖?”
  “丫头,你手上的吗?那个你要的话给你七毛钱一口,搪瓷的,好清洗,不烫手。”老板抬眼一看,继续理货。
  “有少吗?我想拿四十口碗。”
  老板听到四十这个数字,这才抬起头认真谈话。
  “那就给你少一毛吧,六毛一口。”
  “老板,五毛行吗?我诚心要的。”
  “那不行那不行,五毛我就没赚头了。”老板连连摆手。
  梁歆甜毫不犹豫,果断放下碗起身就走。
  还扯了一把在看其他东西的梁鸿明。
  在心里暗暗数着,一,二,三…
  两人走出几步,老板在后面大声叫道:“小姑娘,回来回来,五毛给你带上。”
  梁歆甜笑眯眯的转身回去。
  除了四十口大碗,又选了两三个厨房洗东西用的搪瓷盆还有几口小碗。
  一口用来煮粉的大铝锅,还有炒菜煎蛋的锅,一只烧水壶,锅铲漏勺等厨具。
  老板还送了好几把木筷子。
  经过一番讲价,最后一起给了四十七块钱,这个价格很划算了。
  把东西放在梁鸿明随身背的背篓里,两人又继续在市场转悠。
  调味料也可以多买一些,这个消耗快,像做油辣椒的辣子面,梁歆甜就拿了五斤。
  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本想转一转的,结果因为背上的东西,两人只得放弃这个想法,等以后再来。
  梁歆甜直呼太失策了。
  买完东西两人直接坐上了回程的客车。
第49 章:二手自行车
  这一趟县城之行,加上来回车费一共花了近八十块。
  回程路上,大巴车早就坐满了,没有位置,想等下一趟吧,又要等很久,父女俩硬着头皮挤上去。
  关键司机和售票员还一直往上拉人,人一多,叽叽喳喳,闷的慌,梁歆玉甜体会到了这个年代的特色。
  好不容易回到店里,父女俩又马不停蹄的去供销社采购,买了两筐蜂窝煤和两个炉子,一个蜂窝煤炉子十二元,包括炉盘、火钩、小铲子等附件。
  一下子买这么多,人家答应送货上门。
  这东西在县城那个批发市场更便宜,奈何太重了,父女俩弄不回来。
  梁歆甜看到有便宜卖的挂钟,买了一个,准备拿回去挂在店里,方便自家和客人们看时间。
  梁鸿明又买了一些钉子,铁丝和图钉回去,准备修桌椅用。
  为什么买图钉,因为父女俩在县城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塑料桌布。
  可以解决桌子上掉漆的问题,直接把它铺上去,用图钉把四个角固定在上面,就可以遮住下面丑陋的地方。
  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方便清理,像这种塑料桌布,轻轻一擦就干净了。
  这年头生产的东西质量没得说,很厚实,就是有一点,这花色实在一言难尽了点。
  梁歆甜凭借着自己前世的审美,好不容易才从里面找到了一款看起来很高级的花纹。
  她一口气买了一大卷,准备把店里的旧东西都用这个塑料桌布装饰的更好看更实用一些,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路过卖自行车的地方,梁歆甜内心的花钱欲望蠢蠢欲动。
  家里真的很需要一个自行车代步啊,老借别人家的也不是一回事儿。
  虽说给了钱,但用的小心翼翼,而且害怕人家使脸色,不得劲,还是自己有才最好。
  梁鸿明看出她的想法,连忙拉住她:“可别,你妈要是知道了,得骂死我们爷俩。
  你要是真想买,爸给你想个办法。”
  梁歆甜一脸疑惑的跟在梁鸿明身后,不知道他能想出什么办法。
  梁鸿明带着她来到街心一处修自行车的店铺。
  现在骑自行车是主流,修理的店铺自然也很吃香。
  这家店还挺大的,外面坐着几个师傅正在修自行车,忙的团团转。
  梁鸿明径直走进去问老板:“老板,有二道自行车吗?”
  二道自行车就是二手自行车的意思。
  这是这些天梁鸿明卖糖葫芦偶然发现的宝藏店铺,应该是老板用淘汰下来的东西东拼西凑自己组装的自行车。
  梁歆甜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倒是不排斥,还挺高兴的,这样就可以至少省一半的钱了。
  她没有公主病,非要买新的,对她而言,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代步,仅此而已。
  消费还是要跟收入成正比才好。
  “还有几辆,你们进来看。”老板抬眼打量了二人几眼,特别是看戴口罩的梁歆甜,带着一丝防备。
  其实平时他做这二手自行车都是卖给熟人的,毕竟把客人不要的配件拿来翻新重新利用,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敢大肆宣扬。
  但这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不赚白不赚。
  梁鸿明也是误打误撞的发现他卖二手自行车的。
  老板把他们带进里面,原来有个后院,真是别有洞天。
  后院的棚子里,停着三辆自行车,上面重新刷过漆,黑乎乎的,看不出什么。
  “五十块钱一辆,你们自己挑。”
  “五十?”梁歆甜表示诧异,她以为再怎么也要一百块,毕竟一辆新的要两百多块呢。
  这也太便宜了点,别不是偷来的自行车在这销赃吧?
  主要是她并不知道老板这二手车是怎么来的,以为就是普通的翻新车。
  殊不知,老板这是一分钱成本不要,就废了点功夫和油漆,就拼凑出来的车,五十已经是大赚特赚了。
  老板听她的口气,误会她觉得贵了,又试探着说:“我这也来的不容易,再给你们便宜五块钱,不能再少了。”
  其实他平时卖给熟客都是四十一辆。
  梁歆甜心里的小九九马上转动起来,直觉告诉她,这还没有到老板的底线。
  一般老板强调说不能再少了,就是还可以再少一点。
  “老板,四十,马上给钱,怎么样?”梁歆甜还价道。
  梁鸿明本来觉得四十五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女儿还敢还价,最关键的是,老板还同意了。
  “行吧,四十给你们带一辆,下次有需要再来。”
  “好嘞老板,您人真好。”梁歆甜这小甜嘴,配上甜甜的声线,简直把老板夸的二晕二晕的,还送了他们一个自行车前面装东西的篮子。
  直到两人走出很远,他还沉浸在那句您人真好中。
  父女俩骑着自行车,都很满意。
  其实他们俩的性格有一点很像,那就是都很害怕麻烦别人。
  前段时间为了卖糖葫芦,借别人家自行车,真的心里一直寝食难安,生怕给人家磕花了,或者弄丢了。
  现在好了,有自己的自行车,以后更方便了。
  父女俩回到店里,已经饥肠辘辘,他们忘记吃午饭了,现在估摸着已经是下午一两点。
  两人舍不得吃快餐,太贵了,就一人买了一个两毛钱的烧饼填肚子。
  烧饼外面的脆皮挺好吃的,有一种麦子的香味,就是里面的瓤一言难尽,湿答答的,一点也不酥脆。
  不过填饱肚子够了,它的份量还是挺大的,梁歆甜连一个都没吃完,剩下的被梁鸿明全解决了。
  父女俩吃完午饭,就开始干活了。
  梁歆甜去守门的大妈那里借了扫把和抹布。
  碰巧她这里竟然还有修理工具,像榔头、钳子、扳手、剪刀之类的都有。
  原来她男人是给客运站打杂的,平时也做维修,哪里坏了修哪里。
  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她弟弟在客运站领导跟前工作,就把他们也安排进来了。
  看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人情社会。
  借到工具,梁歆甜就开始打扫店铺的卫生,先把灰尘清理了,再用抹布全部擦一遍。
  梁鸿明则开始修理桌椅板凳。
  父女俩干的热火朝天。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