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全集完整版(朱允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十分甜蜜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一定会喜欢上的!
“我等必遵从太孙殿下之令。”“愿为大明捐躯!”杨士奇观察片刻,觉得目的已达,于是举起酒杯:“诸位,为了大明、为了太孙,请满饮此杯!”在场官员随之举杯,同声响应:“为大明,为太孙!”说罢仰脖一饮而尽。恩威并重,方能驾驭人心。接下来,杨士奇并未再谈公务之事,而是轻松地与众人闲聊,从诗词歌赋到风花雪月,无所不包。众官吏逐渐被杨士奇的才学所倾倒,暗自思忖:难怪太孙殿下麾下之
众商人心神不定,目光纷纷投向钱进询问:
“钱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张老板怎会如此突然服软?”
“难道他会遇上麻烦了?”
这群人实在无法不担忧。
在场所有人,没一个手脚干净的。
当他们看到张老板的表现时,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钱进则尽力装出冷静的模样,开口说道:
“何必如此慌张!咱们又没犯下什么违法的事。”
“杨士奇又能把我们怎么样?”
虽然嘴里这么说,但他心中也升起了一丝疑虑:这个杨士奇似乎确实有几分本事,我不能小觑了他。
此时的杨士奇正冷眼盯着跪在面前的张老板,眼中没有一丝怜悯之情:
“现在才开始悔悟,为时已晚!”
“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投入诏狱!”
锦衣卫迅速上前,用铁链将瘫软在地的张老板锁住带走了。
围观的百姓纷纷鼓掌叫好,这场景与他们在戏曲里经常看到的情节一模一样——朝廷主持正义,帮助老百姓。
谁也不曾想到这样的情景居然会在自己眼前真实上演。
“真是清官大人啊!”
一位百姓率先喊了出来,其余的人随即明白过来,跟着大呼:
“清官大人!”
“清官大人!”
一片欢呼声响起。
在这热闹场面之下,几个面色陡变之人正欲悄悄溜走,不料被守在附近的锦衣卫拦了下来。
“怎么,米都不买了?”
被拦下的几人脸色瞬间僵硬:“小的刚想起来家里的米还够吃一阵儿……暂时不用买啦!”
“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一名锦衣卫猛然一脚踢向这几人的小腿,只听见骨头断裂的声音随之传来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倒在地上的这些人疼得不住哀嚎,而锦衣卫对他们不予理会,直接用铁链将他们捆绑拖着走。
旁观的百姓认出了这几人的身份,“原来这些人都是张老板、李老板手下的人啊。”
众人意识到,自己之前竟被人利用了,于是拾起石块砸向这几个人。
这群人不仅要承受断腿的剧痛,还要忍受百姓们的攻击,不禁后悔万分。
在将米行的张老板拿下之后,杨士奇并没有停手,按照雨化田收集的证据名单逐一捉拿那些偷税漏税或其他问题的人,不管你是谁,统统一网打尽,不留情面。
顿时整个苏州城乱成一团,锦衣卫到处抓人的声音不断。
这让许多一直看戏的富商们也慌了神。
这场运动表明,朝廷真的要和他们算总账了。
所有富商都被吓到了。
趁此机会,杨士奇公开宣布:任何商铺如果不立刻恢复营业,他会带着人逐户清查,并严格执行,轻则入狱,重则处死,绝不姑息迁就。
富商们陷入两难境地,因为他们都面临着新政的要求,如若想经营就必须到税务院和监察院进行登记报备;可现在没人愿意主动去,而杨士奇却又催促大家赶紧开业经营。
这让富商们左右为难,难以决断。
此时,杨士奇再次开口,只要商户们愿意按时前往税务院与监察院登记备案,配合朝廷的新政策执行,就可以暂时继续营业,不用担心任何干涉。
只需之后补足商税即可。
听到这个消息,这些商人们才长舒了一口气,内心的紧张也渐渐消散。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杨士奇手上的证据已所剩无几。
由于抵达苏州时间太短,雨化田搜集到的材料也非常有限。
因此,今日杨士奇的做法实属有针对之举,否则也不会恰好选中张老板这样的目标进行打击。
但从结果来看,杀鸡儆猴的目的已经达成!
杨士奇的一番话让商人们犹如大赦般欢喜不已,纷纷赶忙指示自己的手下开店经营。
很快,苏州城内的店铺全都恢复了正常的营生,百姓的生活秩序也重新步入正轨。
同时,在这座城市里新的税务院和监察院顺利落成,众多富商闻讯后争先恐后来税务院登记信息,生怕自己晚一步而遭到朝廷清理。
意识到官府的强大影响力后,这些商人无不庆幸自己没有成为那个被针对的“典型”
。
要是真敢如此,恐怕现在被关进诏狱的人就不是张老板而是自己了。
到了晚上,那家为杨士奇安排的欢迎酒楼中包房灯火通明。
杨士奇依旧端坐其中,与众位苏州官员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大人智谋过人,短短时间就把那些奸商治得服服帖帖!”
众人谀辞不绝于耳。
“这一来呀,咱们明朝的税收定然会增加不少呢!”
更有不少人猜测,这次回京之后,杨大人必当受到朝廷重用,升迁在即。
面对各种恭维奉承,杨士奇内心并无波澜。
“各位谬赞了,这可并非本官之功。”
众人皆愣住——人都您抓的,事情都您干的,难道还不算您的成绩?
还没等大家追问到底,杨士奇已然道破天机:“这全是太孙殿下布局精妙所致。”
“我只是遵照殿下的指示办事罢了。”
此言一出,苏州官场众人皆屏气凝神:即便未曾亲眼见得朱允烨其人,但这孩子的威名早已听闻。
如此幼童便能构思这等妙计,轻巧地掌控住了整个苏州商界的脉络,迫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前往相关机构报备……
看着在场众人怀疑的眼光,杨士奇微微一笑,“这事虽看似荒唐,但句句属实。
我自己最初也不信,然而一路实践过来发现每一步都在太孙殿下意料之内。”
随后他环视全场补充一句,“连你们亦未能逃出殿下规划之外。”
此话如一道雷劈在诸人心头:即使身处千里外,这位皇子竟然对自己等人的一举一动都能洞若观火?这般深思远虑着实骇人听闻!
杨士奇望着众人的反应颇为满意,觉得此次传达效果显著——通过这场无声的对话,进一步展示了皇权背后的深远筹谋和不可撼动的威严,也为未来的改革铺平道路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因此,你们绝不可违法乱纪,要全力以赴为大明效力,为太孙殿下尽忠。”
“听明白了吗?!”
杨士奇这话虽平淡,但众人耳中却似炸雷一般,个个吓得浑身一震。
随即,众人慌忙起身,齐声道:
“我等必遵从太孙殿下之令。”
“愿为大明捐躯!”
杨士奇观察片刻,觉得目的已达,于是举起酒杯:“诸位,为了大明、为了太孙,请满饮此杯!”
在场官员随之举杯,同声响应:“为大明,为太孙!”
说罢仰脖一饮而尽。
恩威并重,方能驾驭人心。
接下来,杨士奇并未再谈公务之事,而是轻松地与众人闲聊,从诗词歌赋到风花雪月,无所不包。
众官吏逐渐被杨士奇的才学所倾倒,暗自思忖:难怪太孙殿下麾下之人非同凡响,对朱允烨的敬畏之情也愈发加深。
宴会在融洽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随后,杨士奇返回住所,将自己近期在江南的行动成果撰写成奏章,派锦衣卫快马送往金陵,向朱允烨禀报。
随着他在苏州成功推动税务院和监察院设立,并全面完成商户登记,其他地区相继效仿,整个江南迅速普及。
这一举措实现了朱允烨的构想。
杨士奇还以江南巡察使的身份惩治了不少贪腐官吏,使得江南政坛风气焕然一新。
百姓们称颂杨士奇为青天大老爷,但他推辞说这全是皇太孙殿下的功绩,他仅是依循教导执行而已。
此言令百姓对未曾谋面的太孙倍感好奇,并更加感激朱允烨。
另一边,在钱府之中,钱进怒气冲天,已经砸坏了无数珍贵瓷器,平日里珍视如命的东西如今全成了地上碎片。
仆人们心生惧意,无人敢上前劝阻。
这时,一位老人由侍从搀扶着缓缓步入前厅。
看着满地碎瓷,老人并无一丝怜惜,只问道:“进儿,你到底怎么回事?”
钱进转身见父亲到来,神色更加紧张:“爹,你怎么来了?是谁惊扰您老人家,我一定扒了他的皮!”
来者正是钱家上代掌门,钱老太爷。
他闻言眉头微蹙:“谁敢惊扰我?没人惊扰,是你把我折腾得睡不着觉!”
听着儿子的回答,钱进面上显出窘态:“我……不过是发点火,能吵到金陵去吗?您还不快回歇着。”
钱老太爷一脸愠色地看着他:“我真没料到,你会这样不成体统。”
“都这把年纪了,还得为你的事操心!”
钱老爷子的声音刚落,钱进便急忙解释道:“父亲有所不知。”
他语气一转,略显焦虑:“那位皇太孙设立了税务院与监察院。”
顿了一下,又加重语气说道,“这样一来,我们恐怕要损失不少利益!”
等宣泄完怒火,钱老爷子的脸色慢慢平复下来,恢复往日云淡风轻的模样。
“无非是些钱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他缓缓道,“宋朝那时商税有多重?几乎达到了六成!到了元朝,那更是达到了八成!”
随后他又自顾补充道,“可结果呢?不管是大宋还是大元,最后不都消亡了吗?可我们钱家至今屹立不倒!”